目录
原创歌曲
百年梦想张月军;韩岩;2
太阳的味道于平;梁宝忠;164
月光下的舞阳河姜远林;李成龙;165
绚丽的-青春之舞张俊萍;166
阿公的天琴刘伟;167
小阳台刘伟;168
恋曲2020刘伟;169
春花秋月望西楼李煜;刘伟;170
北海北、南海南刘伟;171
花山战鼓(壮族啵咧重奏)杨永强;172-173
你牵着我程兴海;马文涵;何正军;174-175
忆江南白居易;陈芸粟;176
百年青春郝宏歌;廖建中;177
作曲理论与作品分析
乔治·克拉姆《螺旋的银河系》的镜像世界杨晓磊;4-8+12
论电子音乐“音色旋律”运动方式刘思远;9-12
探析柴可夫斯基《杜姆卡》的艺术特色和演奏技巧曹源;13-15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中的“可听性”与“可视性”樊瑞;16-18
巴赫和谢德林《二十四首前奏曲和赋格》复调技法之比较研究戈畅;刘奇;19-21
浅谈编曲思路分析——以管弦乐曲《Heart》为例龚钰婷;22-24
肖邦圆舞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方法——以作品Op.34 No.1为例李林蔚;黄洪焱;25-27
论编曲中的“最好的乐器”——伴唱写作手法李松添;28-30
古筝曲《西部主题畅想曲》中西域音乐风格的体现及艺术价值李悦;31-33
贝多芬《降E大调第二十六号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方法刘力畅;34-36
试析胡鲍依的《卡门幻想曲》申艺霖;37-39
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分析——以钢琴曲《月光》为例王怡菲;40-42
和声学离调写作中首调唱名法的运用徐飞;43-45
钢琴曲《天空之城》的音律结合美与音乐美学色彩分析张贞;46-48
浅析中国艺术歌曲《枫叶飘落的声音》郑佳瑶;49-51
尹伊桑音乐作品中的“恨”文化因素方权一;52-54+58
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
浅析歌剧《运河谣》对当今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启示冯丹;55-58
关于鄂伦春族说唱中“唱”的研究——游走在“摩苏昆”中的旋律董宸;郑轶超;59-61
安徽池州罗城民歌的艺术特征研究郭莉;62-64
非遗视野下彝族音乐的审美意蕴——以古筝三重奏《彝族舞曲》为例谢怡;65-67
耍孩儿戏唱腔艺术特色探析杨彩霞;68-70
音乐表演
克服二胡舞台表演紧张的对策与方法——运动心理学在二胡演奏中的运用马可;71-75
长笛交响乐困难片段探究与演奏实践心得孟庆鹏;76-79
歌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艺术特征及演唱探究陈剑;80-82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声声慢》的情感表达与演唱董家铭;83-85
对现存古筝流派演奏方式及演奏形式的分析探讨——以潮州筝与客家筝为例杜玫;86-88
词乐相融,意蕴无穷——论王国维“意境说”对宋词歌曲演唱的影响方晨妍;89-91
舒伯特《猎人》的钢琴伴奏艺术分析郝晨宇;92-94
从文化传承角度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马君;95-97
艺术歌曲《玫瑰三愿》作品分析与演唱研究皮薇;98-100
中国风格小提琴改编曲的美学意蕴与演奏表现田华黎;101-103
怎样提高古筝演奏的音乐表现力王肖肖;104-106
二胡演奏技巧在模拟音效中的应用王煜琦;107-109
圆号演奏中连音的吹奏技巧研究徐忠惺;110-112
咏叹调《星光灿烂》的演唱技巧与人物性格分析叶勇;113-115
基于扬琴多元音响形态视域下的声腔表现探究岳兰芬;116-118
巴洛克时期的小提琴演奏方法探析詹宁;119-121
柴可夫斯基《莫斯科》康塔塔中合唱段落的指挥与演唱张倩;122-124
音乐会咏叹调《我去向何方》的艺术特征及演唱诠释探究张玥;125-127
歌剧选段《美妙时刻即将来临》的艺术特点及演唱技巧分析赵鸿宇;128-130
音乐教育
基于UBC课堂观察的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改革尝试王冬阳;131-133
云冈学视野下的音乐理论课建设——以云冈文化乐舞实践为参照闫铮;于有荣;134-137
基于三度音程的听觉进阶训练常青;138-141
扬琴重奏艺术与教学探析张侠;142-143+148
论现代音乐视唱中的节奏重音转移及训练郑意林;144-148
非遗视野下山西民歌在高校的传承与实践赵悦;149-151
音乐论坛
论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对古代音乐发展的影响陈广林;152-154
黎锦晖歌舞音乐《麻雀与小孩》创作探究梁越;155-157
论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绣金匾》中的“金匾”意象林瑛;158-160
《黄河之声》约稿函1
刘文科作品刘文科;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