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声杂志社
首页 > 最新目录
 
/ / /
 

《黄河之声》2021年12期

 
目录
原创歌曲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张枚同;柴京云;柴帅;2
石泉之歌马茂洋;杜寒风;胡乃文;168
一粒“种子”的光戴乐;169
大美阿坝新梦想袁文杰;付莉;170
心中的歌郝宏歌;王生宁;171
筑梦海东,遇见未来 湛江市第三十二中学校歌姚圣发;韦晓晓;172-173
无非刘磊;董颖洁;174
烛光颂巫圣咏;175
苗山的歌声王炯;176
天山儿女李晓跃;梁宝忠;177
作曲理论与作品分析
PWGL音高形态算法作曲技术初探罗超;4-8
相待与两忘——探究筝曲《苍歌引》的人文精神内涵王燕;9-13
乌克兰作曲家伊戈尔·谢尔巴科夫钢琴协奏曲的衍变吴斌翰;14-18
“非延音类乐器”与“延音类乐器”的音色转化在当代管弦乐中的运用——以于京君配器版《图画展览会》为例郑偌妍;19-23
远古神话 音乐中国——交响合唱诗剧《神话中国》音乐创作中的创新研究王胜;24-27
调性扩张用于维吾尔族民间调式和声配置的创新性千东洋;28-31+36
谈舒伯特艺术歌曲《憩息》中“那不勒斯六和弦”的运用周元昌;32-36
现代电子音乐与传统元素的融合——《脸谱》的创作特征及美学意蕴探究王冰洁;37-39
钢琴作品《浏阳河》作品及触键技巧分析冯博艺;40-42
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
长安风格阮曲对长安古乐的吸收与借鉴艾娃;43-49+54
结合上党八音会的四种演出类型来分析上党八音会的发展前景陈鑫光;50-54
非遗“邵伯秧号子”传承与发展的现状研究孙莹;李梦石;55-57
《云南红河县哈尼族多声部民歌元素在音乐创作中的实践与运用》创作成果纪实——(下·器乐篇)罗玉兰;马千千;杨金凡;58-63
渝东南彭水道场仪式音乐考察及特征探析刘志燕;64-67
满族生境与民歌生成关系刍议蔡国庆;徐溪滢;68-71
文化生态视野下山西晋北三大秧歌戏的传承与发展佟丽;72-74+78
浅析瞿昙寺“花儿”语言特点李彤;75-78
蒲剧的唱腔艺术研究王蓓珍;79-81
晋剧音乐形态特征探究王慧峰;贾雪;82-84
广西红水河流域民歌发展中的当代问题与突破路径研究杨婷;张小浩;85-87
竹枝歌与木洞山歌禾籁、啰儿调的渊源初探龚永红;88-90
秦腔板胡的表现力与演奏艺术研究李金平;91-93
建国初期17年山西民歌钢琴改编曲的探索与实践李静;94-96
西江琴韵——广西民族风格钢琴作品音乐文化研究林冬;邓紫斓;97-99
音乐表演
浅谈演唱中的“声情并茂”吕沈夏梦;100-103
S型21弦筝与多声筝的音响性能比较研究孟文武;104-107
论音乐剧《烽火·冼星海》中王晓歌的形象塑造安欣华;108-111
琵琶地域性音乐中腔韵的演绎——以琵琶左手推拉音技法为例黎芸;112-116
中国传统唱论演唱美的思考马希;117-119
德沃夏克《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音乐风格及演奏技巧研究桑艺;120-122
天使的乐器——竖琴的形制发展与音乐场景应用覃丹洁;123-125
歌曲《我爱这土地》的艺术风格与演唱分析王晓潇;126-128
戏曲元素在当代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应用分析——以《醉了千古爱》为例尹湘云;129-131
民族歌剧《运河谣》中重唱唱段艺术特性探究张苗苗;132-134
咏叹调《漫步街上》的创作特性及演唱处理探究张鑫伟;135-137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演奏探析祝佳筠;138-140
浅析古筝协奏曲《陆游与唐婉》演奏技法毕雅涵;141-143
浅谈复调音乐作品——巴赫《创意曲集》崔琳琳;144-146
小提琴曲《新疆之春》演奏技巧探析黄奕;147-149
经典古诗词歌曲《静夜思》之赏析李竹;吴小路;150-152
竹笛协奏曲《兰花花》的音乐特征及演奏诠释探究刘素华;153-155
古筝曲《秋望》的演奏技巧及情感分析刘宇;156-158
音乐论坛
“以言代声”——略论先秦诗乐关系之弥合王志妍;159-161
新媒体时代下对大众音乐审美发展的探析侯姝叶;162-163+167
基于互联网的音乐信息传输技术研究及应用初探韩金昊;杨万钧;164-167
《黄河之声》约稿函1
《事事如意》刘文科;178
点击在线投稿

 
 
 

(c)2008-2018 聚期刊

 

本站产品最终解释权归JUQK.NET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