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声杂志社
首页 > 最新目录
 
/ / /
 

《黄河之声》2021年13期

 
目录
作曲理论与作品分析
浅谈巴赫《意大利协奏曲》第一乐章刘韫;4-9
画面性与故事性的升华——幼儿合唱《群猴捞月》的分析与处理秦晶;10-15
二胡独奏曲的美学价值分析——以《江河水》为例胡晓旭;16-19
室内乐与多媒体电子音乐作品《鲸语》创作研究张艺鑫;20-23
浅谈储望华《“茉莉花”幻想曲》曲式分析及和声特色范文多;24-26
莫扎特歌剧作品的曲式和声分析与演唱探究——《费加罗的婚礼(第一幕)》三重唱与咏叹调刘敏;27-29
钢琴作品《新疆舞曲》创作技法及内涵研究宋一楠;30-32
钢琴曲《春舞》的艺术特色研究王瑞;33-35
阿瑟·奥涅格新调性思维研究——以管弦乐曲《太平洋231》为例王怡;36-38
赵季平声乐作品中动机贯穿技法浅析——以歌曲《关雎》《幽兰操》《别董大》为例彭润;39-41
序列音乐作曲技法在我国作品中的运用探讨周梦雨;42-44
浅析舒曼双簧管作品《浪漫曲》第二乐章赵菲;45-47
“古乐新声”——叶国辉《唐朝传来的音乐》论析沈静娴;48-50+59
音乐表演
浅析踏板的运用——以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十三号第一乐章为例王植;51-55
浅谈演奏大卫·波帕尔《塔兰泰拉》的演奏技法及心得温亚平;56-59
郑秋枫声乐组曲《祖国四季》的音乐分析和演唱研究——以组曲“秋”“冬”为例石紫琪;60-63
给男高音学习者的几点建议唐忠新;64-66+70
指尖上的德彪西——《月光》演奏技巧分析仉涵;67-70
浅谈打击乐《鼓威》演奏技巧分析陈诗序;71-73
歌曲《我爱你中华》的艺术特色分析翟一锦;74-76
中越跨界民族民歌演唱研究——以京族《过桥风吹》为例方宇丹;77-79
钢琴演奏技巧对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性分析郭靖;80-82
探究钢琴在伴奏中的角色何雨婷;83-85
左权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艺术特征及演唱诠释探析贾雪;王慧峰;86-88
歌剧唱段《我是头人的女儿》创作和演唱分析马茜;89-91
管弦乐团中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及节奏处理孙艺祯;92-94
浅谈合唱作品中的诗歌审美意象及其应用——以《过程Ⅱ》为例杨路;95-97
古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的创作特征及演唱处理分析张苗苗;98-100
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
山西晋北秧歌戏比较研究佟丽;101-103
云贵地区少数民族民歌的调式研究杨澍真;104-107
文化生态视域下太原民歌的现代传承探微刘琤;108-110
蒙古族儿童歌曲创作与传承的问题、困境与归因刘冬萌;111-113
简论南阳大调曲子的语音特征刘一播;单南;王丹;114-116
慕课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师徒制的启示——以沱江船工号子为例罗建;117-119
鄂尔多斯短调民歌与漫瀚调音乐形态的对比分析闫妍;庄滨华;120-122
阮的律制倾向研究高崟丰;123-125+130
中国音乐史
琴徽蕴含的中国古代声学观念研究车明锦;126-130
抚琴韵律高风行——先秦晋国乐师师旷音乐教育思想的挖掘与剖析张雁;姜俊卫;131-133
西方音乐史
泰勒曼音乐作品在浪漫主义时期沉寂的主要因素探究高佳欣;134-136
音乐论坛
歌剧思维中“文、乐、诗”三位一体的美学特征张宏;137-139+143
梅纳德·所罗门《贝多芬传》评述梁爽;140-143
交互式电子音乐在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中的辅助运用探索张钧泓;144-147
AI运用于筝乐艺术传播的可能性初探孟文武;148-151+154
高校传承非遗文化的实践思路——以如皋杖头木偶剧的传承为例顾芯语;152-154
关于中国音乐出路之思考——以蔡仲德《出路在于“向西方乞灵”》为例贾媛茱;155-157
以琴冶性——在训练中形成迁移能力毛岚;张莉;158-160
音乐话语的社会动态构建——评《从中世纪到贝多芬:作曲家社会身份的形成与承认》戴丽玲;161-163
原创歌曲
脱贫致富的山里人张枚同;柴京云;164-165
致富领路人李鹏举;李建玲;166-167
爱满楚天韩志华;向耀莉;黄星皓;168
夜空颜志忠;梁宝忠;169
山花子李清照;解芳;170
丽娃河吴迪;171
百年大党 中国荣光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而作郝宏歌;赵乾;172
冒少欢歌庞浩然;173
育美之歌刘伦斌;陈燕;174-175
凉水泉村变了样王艺涵;176
连开联横大爱写春秋景志刚;吴福祥;177
《黄河之声》约稿函1
电影《从圣地到边关》启动仪式在延安市南泥湾举行2
新春有感梁宝忠;169
《春情》刘文科;178
点击在线投稿

 
 
 

(c)2008-2018 聚期刊

 

本站产品最终解释权归JUQK.NET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