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原创歌曲
飞翔吧!中国空军苏晓华;2
滋生张宁;172-174
深沉冯译允;175
独立寒江·曲无忆佚名 ;董伽;小旺老师;176
十七岁那一年张雪晨 ;梁宝忠;177
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
音乐形态学视域下汉传佛乐“十方腔”变异梵呗的地域风格初探胡炜光;4-7
曲牌【绣荷包】流变研究刘珺雅;8-11
萨班《乐论》研究综述张健华;12-15
放浪形骸之外 唱奏于天地之间——麦盖提刀郎木卡姆的结构形态研究尚寒寒;16-19+23
民间艺术中的民俗文化元素探究——以太谷秧歌《唤小姨》为例高雅欣;张悦心;20-23
论扬州民歌的艺术特征——以《拔根芦柴花》为例李宏泽;24-26
曲祥对山东笛派的突出贡献瞿煜明;27-29
民歌《小河淌水》的艺术特色分析王提;30-32
苏北淮海戏表演艺术及其传承吴燕菊;朱建华;33-35
民族音乐学中“声音景观”研究方法的思考——谈“首届华语音乐影像志展映”徐雨杨;36-38
傈僳族多声部民歌与西方早期无伴奏合唱之关系研究——以保山市隆阳区芒宽乡为例杨桔;39-41
陈钢小提琴作品民族化研究张娟;42-44
作曲理论与作品分析
安娜·奈瑞贝科《他也许是我渴望见到的人》音乐本体及影响力分析冯音;45-47
莫扎特歌剧选段《我是一个快乐的捕鸟人》中的节奏比较研究翟静雅;48-51
肖邦幻想曲《f小调幻想曲》(OP.49)演奏版本的比较研究周京瑾;52-55
浅析《牧童短笛》的民族艺术特征及创作特征陈静;穆子璇;56-58
浅析法雅《西班牙花园之夜》的音乐创作井然;59-61
浪漫主义时期德奥《摇篮曲》的“艺境”——以舒伯特和勃拉姆斯为例李星寰;62-64
浅谈扬琴曲《土家摆手舞曲》的创作特征毋雨;65-67
谈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创作与艺术表达张晶晶;68-70
德彪西《第一狂想曲》的曲调细胞及其创作特征探究宋奇男;高燕;71-73+77
中外音乐史
从古曲《秋鸿》内涵探寻作者盛况;董文佳;74-77
从《鸡叫子》看宋初教坊“禁新声”与“用新声”音乐文化现象李雅璇;78-80
试论科普兰其人及其管弦乐组曲《阿帕拉契亚山的春天》秦玉;81-83
音乐表演
踏板的运用——以舒曼《维也纳狂欢节》(op.26)第一乐章为例党艺;84-87
《夜莺》钢琴变奏曲的演奏技巧研究高雅馨;88-92
肖邦玛祖卡舞曲Op.33音乐风格与演奏技法分析陈晨;93-95
浅谈艺术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赏析郝华;96-98
《贝多芬c小调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演奏技巧分析侯乐;张可昕;99-101
《千古绝唱》的音乐特征和演唱风格分析康露;102-104
舒伯特《a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的创作特征及演奏释义李东泉;105-107
论中国钢琴作品《夕阳萧鼓》的音乐风格、技巧与艺术个性李娟;108-110
咏叹调《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释义李晓莹;111-113
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中声乐演唱器乐化探析林骊;114-116
从《平均律钢琴曲集》浅析巴赫复调作品的特点与演奏——以“前奏曲与赋格BWV875”为例乔晋慧;骞舟;117-119
意大利艺术歌曲《仁慈的神明》情感处理及技巧探究乔宇函;120-122
咏叹调《人们叫我咪咪》的艺术特征及演唱释义吴王宁;123-125
传统审美视域下中国歌剧声乐作品的舞台表演研究夏毅和;126-128
钢琴曲《童嬉》的音乐特征与演奏表现许静;129-131
咏叹调《晴朗的一天》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处理探究俞泉冰;132-134
钢琴作品《夕阳箫鼓》的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张大恒;135-137
格里格《e小调钢琴奏鸣曲》op.7创作的民族特征及演奏分析张杰;138-140
浅析筝曲《孔雀东南飞》的演奏技巧与情感处理张鑫;141-143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No.12的结构分析及演奏释义张志玲;144-146
浅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钢琴伴奏周占;147-149
俄式浪漫主义在听觉上的多样音色及其表达规律——以拉赫玛尼诺夫《练声曲》为例朱子璐;袁泉;150-152
音乐教育
高校音乐学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考姚雪冬;153-155
新形势下地方师范院校《声乐》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王磊;156-159
音乐论坛
百花齐放聚云端 百家争鸣促新篇——BDA舞蹈论坛下对主旋律音乐剧创作的现世思忖梁燕;160-162
命若浮萍寄篱下 心似落叶求归根——大型民族歌剧《回家》艺术特色的感悟与思考王瑄;163-165
基于奚琴衍变背景下的中韩音乐文化交融与发展策略研究王志国;166-168
民族声乐从高原走向高峰初探赵洋洋;169-171
《黄河之声》约稿函1
《美意延年》刘文科;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