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原创歌曲
山菊开了——致敬卫国戎边的英雄魏然;2
小城雪花张巍;史桂丽;168-170
壮丽中国吴颖;王顺;171-173
家乡情怀谢金桃 ;谷义轩;174
对歌昆虫徐桂平;王学强;175
诚实是美德陆晔;176
同学相伴真快乐陆晔;陆慕华;仝军;176
梨花美唐心语 ;梁宝忠;177
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
复州鼓乐的考察与探究——以大唢呐的乐器形制与常用调为中心梁梦婷;4-7
东北三省少数民族民歌音乐形态研究魏萌;8-11
琵琶曲《渭水情》中秦腔元素的运用郭旸坤;12-14
浅谈《白毛女》在中国歌剧发展中的地位黄圣音;陈鹏;15-17
侗族大歌与民俗关系探究潘永华;18-20
多元音乐文化视域下浦东派琵琶创新与传承的模式研究王漫溪;21-23
非遗视角下山东海阳秧歌文化特色及传承发展研究张冉;24-26
“十四五”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民歌的发展路径探究张彤彤;27-29
作曲理论与作品分析
钢琴上的“交响曲”:阿尔坎小调练习曲集第四首至第七首评述冯璨;30-33
浅析朱践耳民乐五重奏《和》——“和而不同”思想在音乐中的体现李美玲;34-37
浅析迪蒂耶乐队作品《时光之影》中的回文构建陈雨婷;38-41
威尔第歌剧中的民族主义思想研究高广源;42-44
自由无调性结构下的音乐织体形态——以勋伯格《三首钢琴曲》op.11为例李大龙;45-47
古筝独奏曲《林泉》音乐表现力分析李双燕;48-50
浅析肖邦音乐作品的民族性与当代价值李文星;51-53
李斯特《爱之梦》(S.307 S.308 S.298)的音乐特征分析蔺丽娜;54-56
论帕勒斯特里那的声乐复调技法——以《马切洛斯教皇弥撒曲》为例申冰兰;57-59
探析萨蒂早期作品《吉姆诺佩蒂舞曲》谭蓉;60-62
中国钢琴作品《皮黄》的音乐本体及演奏特征阐王曼格;63-65
战疫歌曲《生命》的音乐体系分析及教学意义阐述吴尧;66-68
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Op.73作品研究杨铭;69-71
音乐表演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水上吟》的音乐风格与演奏技巧分析单浩然;72-74
琵琶独奏曲《草原小姐妹》演奏分析高悦;75-77
琵琶协奏曲《云想·花想》的演奏表现分析孔沫涵;78-80
《欢乐颂》作品与演唱分析——邓映易先生译配作品系列研究李仙;81-83
试论经典民族声乐作品《孟姜女》的演唱技巧李竹;84-86
论声乐作品演唱中情感的渗透意义和表达呈现刘名如;87-89
对民谣歌曲《借》的文化分析刘宜菘;90-92
古筝曲《大漠行》的音乐风格及演奏分析孙德慧;93-95
以声乐作品《鸿雁》为例分析中国音乐作品的艺术特色孙介孚;96-98
江南风格二胡曲《桃花坞》艺术特征及演奏分析孙逸雯;99-101
舒伯特艺术歌曲《水上吟》的音乐内涵与演唱诠释滕芷均;102-104
声乐作品《怀念战友》的美声唱法演绎王达;杨艺;105-107
拉威尔《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钢琴演奏研究王芃粤;108-110
民族歌剧《江姐》中江姐唱段的创作特征及演唱处理王小桃;111-113
中国古诗词歌曲演唱中情感表达的实践路径探析夏毅和;114-116
二胡曲《剪窗花》的音乐特色及演奏特点原庄圻;117-119
山东青州民歌《茉莉花》和《打秋千》的作品浅析与演唱研究岳小涵;120-122
舒伯特《C大调流浪者幻想曲》的创作特性及演奏释义张杰;123-125
筝乐作品演奏中的情绪唤醒与控制章峻源;126-128
歌曲《春天的芭蕾》创作及演唱分析王小莹;129-131+135
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的演奏技巧及艺术魅力南盼盼;132-135
合唱指挥中“击拍”的多层性解析与实践胡洋;136-138+142
音乐论坛
恢弘颂歌 以史为鉴——观钟峻程歌剧《大宋邕州苏缄》音乐会简约版有感刘思阳;139-142
广西沿海城市音乐史迹调查报告陈崇尚;143-145
文化馆推进民间音乐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冷俊亭;146-148
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家口蔚州秧歌活态传承策略研究王宝玉;何辉;149-151
《声乐》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探析王磊;152-154
试论听众对时代音乐开发的影响钟子雅;155-157
中国音乐史
蠡探唐宋音乐转型现象及其原因柳中岳;张思嘉;158-161
从《礼乐论》《老子》来看王安石的音乐思想吕梦洁;162-164
唐代熊罴十二案研究吕雾汀;165-167
《黄河之声》约稿函1
《雪域娇情》刘文科;178